2008年5月28日

前言:政府,停手

香港併入中國後,好像越來越爛。

97前,我們除了英女皇誕辰和港督就職兩天外,都只知道自己是香港人。電視播新聞前沒有’效忠英國’短片。香港政府就是香港政府,不會矮化自已為’殖民地政府’。電視可以播映以英國人保守拘緊作笑料的"戇豆先生",肯定它不會傷害英國人民感情。沒有人會因質疑政策就變成不愛港。不需要年撥超過一億聘請正副局長和政治助理。土地公開拍賣,不會因為某公司較能"令特區變成亞洲數碼樞紐"就私下定價賣掉。掛中國旗、台灣旗沒人阻止,也可以燒英國旗示威。政府不會說建XX港,打造YY中心。沒有應科院,所以也沒有高科技研究員花18萬公帑看風水。只要不影響到身邊的人,就可以自由做事。

97後,一切相反。香港變成特區,中央和香港政府對香港人干涉越來越多。中央政府06年更開始將香港納入五年經濟規劃,負責成為金融,貿易和航運中心,香港政府表明會扮演自己的角色,配合全國發展。但沒有香港人就沒有香港,要香港配合即是要所有香港人都要改變自己的方向,配合中央政府安排,變了中國決策層的棋子。以前我們每個人在這地方自由追逐夢想希望,但06年後,你我就安排作金融,貿易或航運從業員。

是我們委託香港政府做公僕管理香港,不是香港政府聘請了香港人,要我們照它指示而行。目前香港政府最高主管由 7,000,000人中的800人選出,再經中央政府批淮上任;立法會功能組別的22。9萬選民,又會較其餘337萬普通選民多一倍立法權力。沒有確實日子情況何時會變。儘管目前你我不能決定誰管理我們的城市,但我們可以決定他有權管什麼。政府權力和個人自由就像直線兩端,一方前進另一方就只有後退。那麼,平衡點應在那裏?一個不錯的原則是:如果政府權力和個人行為之間有衝突,而行為並非立即及明顯影響公眾,那政府權力就要後退。在普選國家裏,這原則已經很重要;香港未有普選,更是必不可少。

稅,越少越好 Tax and the city-as little as possible



香港政府的開支和徵稅也應遵從這原則。當政府徵稅權力增加,市民用錢自由便會減少。所以,政府開支帶來的公眾利益必須即時而且明顯(例如避無可避,不能不付的城市管理開支),才有權徵稅支付。

香港,內地

香港內地已是不分的一體。我們喜見內地進步,但毫無疑問,目前香港的自由、人權、法治、民主比中國其他地方多很多。香港今日自在、富庶、包容、開放都是因為這些,所以我們珍惜。我們隨時願意和內地分享我們對自由的信仰,但我們不能倒退遷就,因為失去這些我們就失去一切。引用法國作家褔樓拜的話:”我們從人家借來火光,把自己的點亮,再將火傳給別人,以致為大家所共有。”

但若果因為我們的火光照出了周圍的班跡,就要我們把火炬弄熄,SORRY,恕難從命。

沒有留言: